#反戰小說 #德國文學
《西線無戰事》是德國作家埃里希·瑪利亞·雷馬克(Erich Maria Remarque)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戰小說。作者在一戰中受過傷,戰後創作了《西線無戰事》,被譽為「古今歐洲書籍的最大成就」。因內容帶有強烈的反戰意識,二戰前,納粹德國查禁並焚燒了他的作品,雷馬克於是流亡瑞士,後移民美國。不過,此書一出版後隨即被好萊塢翻拍為電影上映(1930年),並被評選為美國最偉大的十四部電影之一、百部必看經典美國電影,隨後也多次改拍為電影、電視劇,舞台劇。
故事簡介:
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一位十九歲的學生保羅·博伊默爾(Paul Bäumer)在學校教師的激勵下跟同學萊爾(Leer)、米勒(Müller)等參加國民志願兵,在接受十個星期嚴厲的新兵訓練後,就被派往前線與法軍作戰,戰爭的無情讓他有如活在地獄中,戰壕內都是老鼠、虱子,烈性傳染病威脅著每個士兵的生命。保羅眼看同學們一個個陣亡,或受傷送到野戰醫院,野戰醫院設備簡陋、藥品缺乏,傷患的死亡率極高。小說中極度描寫著傷亡的可怕,「中了毒的傷兵一連幾天哽塞著,把他們灼傷的肺給一塊塊地咳出來。」保羅有一回受傷被送到一處較好的教會醫院,發現教會的地下室有「臨終病房」。作為少數生還者之一的保羅因傷放假回到故鄉,發現前線與後方的差距很大,父親帶著他去向朋友炫耀,大家都相信政府的宣傳,以為德國很快打贏了。在學校裡教師坎拖雷克依然激情的鼓動學生上戰場。
重回前線後,有一次保羅在戰壕中抽出匕首向敵人胸口刺上一刀,這位法國士兵並沒有立即死去,呻吟了一整晚,善良的保羅想伸出援手時,敵人已斷氣,保羅拿出對方的記事本,想寫信告知他的家人,卻發現這名法國人當兵前是一位排字工人。1918年夏天,卡特的一隻腿被炸斷,保羅跌跌撞撞地背負著受傷的卡特回到營區,但醫官說他已經死了,一個小小的彈屑擊中他的頭部。在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中,1918年10月保羅陣亡。那一天整個前線是那麼沉寂和寧靜,第二天德國報紙刊載:「西線無戰事」。
(上文轉貼自維基百科)
德文原版意者請洽@Sunny Books(02)2362-8269或上官網:
http://www.sunnypublish.com.tw/goods.php?id=4172
留言列表